刚果红染色法的方法
刚果红染色是一种常用于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技术,用于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。以下是刚果红染色的基本步骤:
1. 培养微生物 :
在含有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。刚果红溶液的质量浓度通常为10 mg/mL。
2. 染色过程 :
方法一 :
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覆盖1 mg/mL的刚果红溶液,静置10-15分钟。
倒掉刚果红溶液后,加入1 mol/L的NaCl溶液,静置15分钟。
此时,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。
方法二 :
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,配制10 mg/mL的CR溶液,灭菌后按每200 mL培养基加入1 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,混匀后倒平板。
等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,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。
3. 结果分析 :
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映纤维素分解能力,透明圈越大,说明纤维素分解能力越强。
请注意,刚果红染色法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,可能会遇到假阳性反应,例如淀粉酶产生菌株可能会产生模糊的透明圈。此外,有些微生物可能具有降解刚果红的能力,导致非纤维素分解菌也产生透明圈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刚果红染色中氯化钠的作用是什么?
如何鉴别刚果红变色的准确范围?
刚果红染色液应该如何正确保存?